何小竹 看乌青的电影《爬山小说》

看乌青的电影《爬山小说》

作者:何小竹

这是乌青的第一部长片。资金投入500元,相比他第一部短片《找钱》,在投入上翻了十倍。

看完影片之后,我第一感觉是,这是乌青电影生涯的真正开始,以前那些都是作业。对于他以前那些短片,我的感觉是,有想法,而且想法还很多,但做起来又不可思议的潦草。我说不可思议是因为我所知道的乌青对电影的研究是有相当的宽度和深度的,而且很多时候见解独特。但纵观他那些短片,封他一个“烂片王”也不为过。当然,他“烂”得也是很有意思的哈:)

现在来说这部真正意义上的乌青电影。片名叫《爬山小说》,拍的就是一个人爬山的过程。加个“小说”二字,是因为这部影片改编自乌青自己的一篇小说:《唯有爬山可以阻止我对自己举起枪》。当第一个画面出现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部电影了(而且是宽银幕的那种)。然后,我就满怀期待地看这个人下一步怎么走?我说的这个人,既是片中那个背着背包爬山的老外,也是画面之外那个端着摄像机的乌青。看电影之前我已经看过乌青发给我的关于影片的故事梗概,没什么故事,就是一个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唯一有点可以称为“情节”的是,爬山人在山上出现了一个幻觉,被一位姑娘询问:你爱不爱我?当然,这姑娘无疑是漂亮的,哪怕在镜头中她被导演处理成了黑白片的模样。爬山的老外激动的用可能是前不久才学会的汉语说,我爱你。接下来,爬山人就看见了一棵树上贴的一张告示,告示的大意是:山中常有一个蛇妖,出来询问游客“你爱不爱我”,如果你说不爱或者不说话,就没事。如果你说“我爱你”,那你糟了,今晚必死无疑。

但这个灵异的“情节”出现得比较晚,在影片进行了三分之二之后。因此,前面的三分之二,就是爬山。这期间,除了爬山(也就是走路)之外,说得上“动作”的有两个,一是爬山者砍了一根竹子,自己把它当做剑或是枪什么的,耍了一套蹩脚的中国功夫。二是躺在一个坡地上,将手伸进自己的裤裆,搞了一把自我享受。对了,还有一个“动作”,就是坐在一处悬崖边,看了一会山下的城市和湖泊(是不是西湖?顺便说一下,影片是在杭州拍摄的,那座山也是杭州的山),然后,拿出一个本子在上面写。乌青给了那个书写中的本子一个特写镜头,写的是外文,从排列上看,不像是在写诗。所以,在灵异“情节”出现之前,影片应该说是比较枯燥和无聊的。

但我却一点没觉得枯燥。至于无聊,我知道它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所以,这个“无聊”我是接受的。影片长达一个小时(还多出几分钟),我也就在电脑前看着屏幕坐了一个小时。其间我要去倒水、找烟找火以及上洗手间,都是用鼠标按了暂停的。虽然我知道我解完手回来,那个人还是在爬山,但我不想错过哪怕几秒钟的“细节”。是的,当这部影片没想给你“故事”和“情节”之后,爬山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变成你观看的目的了。比如:上山的路,路上的景色,那些植物,爬山者的姿态,脸上的表情。再比如,爬山者有一会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旁边出现了一只狗,它蹲在那里,让我感到了一丝惊喜。这狗要是出现在“故事片”中,就那样蹲几秒钟,是完全无足轻重的。但在这部影片中,它的出现,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又比如,爬山者路过一处山崖下的小水塘,乌青给了这个小水塘比较长的特写镜头,我居然看见了清澈的水塘里确实有鱼在游动。虽然那些鱼很小,但确实是看得见的。当时我就很佩服乌青,这个有鱼的水塘安排得实在是太好了。

我还有一个感叹是,乌青开始注重镜头语言了,对机位的选择也比较在意了。但这还不是我把这部影片当做乌青电影生涯真正开端的理由。最能说明这是乌青电影生涯真正开端的理由是,这部影片从编、导、演上,都与他之前的短片(即我认为的那些“作业”)有了质的飞跃。

编:由于这部影片改变自小说,立意以及结构上便有了一个基础。加上编剧已经有了做一部长片的意识,那些随意性的构思与创意便没在这个本子中出现,而是一切都按“逻辑”进行的。

导:也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编剧准备(以前的乌青基本上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准备的,几乎都是即兴所为),导演在镜头把握上随之而来也有了一种“逻辑”。所以,整部影片在节奏、画面、角度、情绪、“语调”(找不到恰当的词,姑且这样说)的处理上也是很干净、流畅的。

演:乌青这次选对演员了,他让那个保加利亚留学生扮演片中的爬山者,而不是自己演这个爬山者,无疑也是这部影片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不是说乌青的表演有什么问题。而是,这部影片就该是这个保加利亚人。他的长相,体型,以及对“爬山者”这个角色的把握(包括内心世界的把握)都十分到位。而且,这样一来,乌青自己也可以专心地做他的导演和摄像,少一些因忙不过来而产生的焦虑。这个保加利亚人晃眼一看还有点像“憨豆”。他表演得十分自然,像个真的爬山者一样,完全没有“演戏”的痕迹。当时我就想,乌青应该把他收为自己的御用演员,下一步片子还用这个人,或者干脆就比着这个人做他的下一部片子。至于那个“蛇妖”,镜头不多,且还是黑白的,但这女孩的五官和表情也是很有戏的,表演上很有潜力,乌青也可以继续把她抓在手里:)

最后说点不足:如果说,摄像机是一双眼睛的话,那么,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发现,这双眼睛有点游移不定。也就是说,有时候,它是爬山者的眼睛,有时候,它又是乌青(即导演)的眼睛。类比成小说而言,就是叙述者的人称、身份有点“游移”,感觉一会是第一人称,一会又变成了第二人称。具体说,就是当一些空镜头出现的时候,我们无法确定,这是乌青看见的呢,还是片中那个爬山者看见的?这一点,需要乌青将来在分镜头的时候,细加考虑。

好了,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确实觉得,这是乌青电影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就是,作为电影人的乌青,因为《爬山小说》这部影片,更加值得我们期待了。

下面我将影片的下载地址留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下来看看,也给作者提提意见——

乌青电影《爬山小说》下载地址:
http://koopee.net/maocaowu/pashan.rar
(文件比较大500M 建议用迅雷下载 速度应该很快)

《爬山小说》第一版完成之后

《爬山小说》拍了三天,剪了三天。10月23日,我已经制作完成了第一版,然后开始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对于这部比较特别的片子。
25日,我带着片子坐火车去上海,约了几个朋友晚上搞一个试映会。这样一部让我自己感到不知所措的电影,我非常想知道朋友看到的感觉,同时也十分忐忑,甚至害怕,因为我的上一个片子(刚好一年前)《我们都是年轻人》经历了一次恶评之潮。我感到我的机会越来越小了。
晚上朋友们如约而至,9点开始放映,10分钟后我的心情开始释然了,片子结束,居然响起了一片掌声,这对我来说简直是莫大惊喜,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多年老朋友,能获得这种真诚的赞赏真的太幸福了。
70分钟的片子,大家又一起看了第二遍,一边看一边聊,一边喝酒……

——————————————————————————————

乌青的新片,表现他在失败N多次失败的尝试后,突然找到了自己的电影方式,那些自信的长镜头,突袭般的剪切,以及土得掉渣的剧情安排,邀请观众进入了他无聊的叙述,陪伴他度过那些孤独时光。和“有一天”小说与“有一天”诗歌一样,乌青的“有一天”电影,将给我们不断带来惊喜,并将电影变成一种和写诗一样的极限游戏。
—— 一闪(诗人、制片人、导演)

这部电影差点成了一部默片,主题是绝望的,但过程却如此生动。
—— 竖(诗人、演员)

在各方面不同以往,自觉地焦点对准人,用影像择词造句,山顶的长镜头更使流淌的情绪直观起来,被我们看到而不是读到,我认为这是乌青在新作里最大的进步。
—— 周樵 (独立影像作者、作家)

这是一个找缘分的片子,有缘就能沉浸其中,就能体会那些不期而至的怦然心动。情节荒诞到可以垢病的程度,考虑到这毕竟是一部魔幻小片,不予追究。
—— 上下卡卡(作家、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