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铁牙签 影评:向你介绍一部录像长片——看乌青《坏诗人》

向你介绍一部录像长片
——看乌青《坏诗人》

作者:纯铁牙签

看完《坏诗人》,已是半夜12点。比之上一部长片《爬山小说》,乌青的茅草屋制片份量又增加了不少。当然我不是说“长”就代表好,但这部被归类为“记述电影”的片子,却让我看到了乌青在超级低成本制片形式上的又一次探索。
它不是剧情片,但又不同于一般纪录片围绕主题而展开的表现形式。整部片子是散漫的,甚至有些无聊,无聊得让人觉得崩溃。剧情——如果说还有剧情的话——说的是乌青、六回坐火车到北京,参加诗人杨黎的诗歌朗诵会,期间和朋友们在宾馆房间、在酒吧,有过长篇的谈话。当然这些谈话是没有主题的,不是为故事情节需要而设计。镜头中呈现的,是坏诗人们在一起的片段——这些被称为“废话诗人”的诗人们,是曾经的橡皮写作的发起人、中坚力量和积极参与者。作为橡皮写作的忠实拥趸,观看片子的过程,对我而言,就如陪着乌青一起参与了整个过程,真实而亲切。
从最初拍《找钱》到现在的《坏诗人》,乌青的茅草屋制片伴随了我们近十年的时光。一部简易的家用DV,甚至只是一部数码相机,乌青的影像带给我们的,是越来越多的快乐。乌青是认真的,是真正在享受拍摄的过程,所以每一部短片,都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进步。
首先在镜头语言上,比起以往的短片更加丰富。依然只是一部家用DV,但乌青却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摄像的优势。长镜头、短镜头的相互穿插;近景、远景的有效结合;推、拉、摇、跟等各种手段的运用;快速变焦处理……都大大丰富了影片的画面效果。作为专业的电影也许这些都是基本功,但对于《坏诗人》这类片子而言,这些镜头语言的运用则显示出了乌青的操控力。
其次是在画面剪辑上,乌青已将各种手段操作得更加娴熟。画面的切换相当自然、黑屏与字幕的切入恰到好处,原本杂乱无章的素材,被安排得井然有序。没有剧本,没有专职演员,乌青一贯擅长的讲故事的能力在这个由诸多不相关的素材组成的片子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最后,《坏诗人》破天荒地运用了原创音乐。虽然音乐还不够丰富,但已足够给我们惊喜。
当然,也不是说《坏诗人》就真的完美了,画面效果、录音效果,比起人们对理解中的电影的期望还有不少的差距。但是,对于一个从拍摄到制作仅仅只有一个人、一台小DV的片子而言,我们还能期待更多的什么呢。
如果说过去的一些短片还只是乌青和朋友们的自娱自乐的话,那么《坏诗人》则完整地具备了一部电影的形态,它已经拥有了被观赏、被展示、被讨论的素质。作为乌青的朋友,我是怀着无比兴奋、激动的心情看完这部片子的。我不得不想到2005年我们一起在苏州连续彻夜录制《西游记》时的情景,不得不记起2007年我们在西安的一家宾馆拍摄《八万掌恩仇录》的过程,不得不回味2008年夏天我们在石家庄人迹冷落的赵州桥冥思苦想、晚上彻夜拍摄《赵州桥》的经历,当然还有我没有赶上参演的《我们都是年轻人》。无论是过去玩的广播剧、真人图片秀或是数码相机小短片,都已经展示出了乌青(当然还包括六回、叶青、周樵、竖、吴不可等等每一个参与的朋友)的牛逼的创造力,而这部《坏诗人》,则让我们看到了将这种创造力向更广阔的天地里传播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期待乌青,他必然会做得更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