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文学网诞生记

橡皮文学网诞生记

作者:乌青

很多人都以为我到成都就是因为做橡皮文学网,虽然这不是最初的事实,但我很乐意接受这个说法,要不然我又是为什么来到成都呢?2000年9月,我和竖从上海坐上一辆绿皮的慢吞吞的火车去成都,我们都是第一次去成都,去那仅仅是找好久不见的肉玩一玩。

这里我必须要插叙我、竖、肉三人是如何认识的。1999年,我泡进一个摇滚网站的聊天室,几乎天天都看到一个叫“竖”的人挂在那里(总是挂在最上面),一开始我们并没有聊上,直到某天看到竖和别人聊到“莽汉诗人”胡冬的《我要乘上一艘慢船去巴黎》,我一阵兴奋,加入他们的聊天。于是很快就和竖打得火热,然后竖说这里还有个哥们,叫肉,也是写东西的,我们三个人在写作倾向上的一致使得我们在网上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伙,经常跑到一些文学论坛去搞一搞。当时我在杭州上学,竖在上海一家网络公司做美工,肉在湖南某大学。杭州和上海离得那么近,所以我经常在周末跑到上海在竖家住上一两天,那年的寒假,肉也赶到上海,我们三人第一次相聚,一起过了这个世纪之交年。2000年,肉又来杭州找过我一次,不久我退学,开始流窜生活,我去了一趟湖南找肉,不久他也退学了,去了成都,又不久,竖的诗集被博库网以电子形式出版,拿了一笔不小的稿费,他也随即辞职了。于是竖叫上我,一起从上海坐上一辆绿皮的慢吞吞的火车去成都找肉。

在成都我们认识了何小竹和杨黎,这里边充满偶然性:我们是无意中得到的何小竹的电话号码,然后我们你推我让了一阵拨了何小竹的电话……我们一见到何小竹就拿出自己写的诗傻忽忽的读起来……然后何小竹就给杨黎打电话说,这里有三个很舒服的小兄弟……然后是吃火锅……然后是在酒吧喝酒……

那一次,我和竖并没有在成都留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再次来到成都,完全是因为何小竹和杨黎,不夸张的说,是他们收留了我。这时候,杨黎和王镜在成都的芳华街3号开了一个酒吧,酒吧的名字叫橡皮。在此之前,何小竹、杨黎还有韩东他们就有一个想法:做一个先锋文学网站,这个网站有别于当时已经存在的文学网站。由于我对网站建设的相关技术的略为精通(我在2000年初就制作了一个个人主页“乌乌主义”),网站建设的事务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身上,制作的费用是由诗人王敏出的。我记得当时我无比兴奋,有一种天降大任的感觉,这也是我梦想。于是,韩东从南京来了,吉木狼格来了,竖也来了,加上一直在的肉,还有离来了六回来了晶晶白骨精来了,在此后的日子里,橡皮吧接待了一波又一波来自外地的朋友,我记得有张3R、WILLOW、李樯、楚尘、南人、巫昂、尹丽川、水上漂、等等……而成都本地的一些诗人也几乎天天或经常来泡橡皮吧,石光华、尚仲敏、王敏、华秋、柏桦、小安、刘涛、翟永明、唐丹鸿、张小静……还有许多媒体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橡皮吧每天都像过节一样。

网站的名字,我们并没有如何商量,杨黎说就叫橡皮,于是我马上注册了“xiangpi.net”的域名。关于名字的解释对我们来说都是多余的,橡皮文学网、橡皮酒吧、罗伯·格里耶的小说《橡皮》以及文具的橡皮这些东西的关系就是名字相同的关系,仅此而已。橡皮文学网建设的分工是这样的,我负责网站的整体的策划和域名服务器之类的事务,竖负责网页设计和制作。一开始我们只有一台超级老爷电脑,硬盘居然只有4G,慢的跟蜗牛似的,我记得当时我们启动Photoshop需要一根烟的时间,我们天天呆在这台老爷电脑前忙活了一个多星期,基本完成网页制作,论坛程序源代码是当时在杭州的张羞特地大老远拆了自己的硬盘带过来的。那时候我们的电脑还没法上网,需要的资料都要跑到网吧去拷回来,而网站的上传和维护肯定是不能在网吧进行的,我开始催着杨黎买台电脑,可是哪有钱啊,最后杨黎四处借钱才买了一台当时算了不错的海尔品牌机(也就是我现在写这篇稿子的电脑)。这段时间,杨黎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认真学习打字和上网,在我们的橡皮工作室(橡皮工作室实际上就是橡皮吧的一个麻将包间)的墙上贴着一张拼音字母图,就是杨黎买的,过了几天,杨黎终于完成了第一篇在电脑上写的短篇小说(我记得好象就是《睡觉》)。何小竹则早已越过这一步,他经常把网上论坛里的有些帖子下载打印出来拿到橡皮吧大家传阅。

2001年1月23日,是除夕之夜,我们在橡皮吧过年。这一天橡皮文学网正式全面上传开通。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橡皮文学网开通后立刻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无论是我们的网站内容、结构、网页设计、程序都是当时非商业文学网站里出类拔萃的,访问量飙升,论坛人气火爆。但是由于资金的匮乏,网站的深度建设受到了影响,原先计划的“第三代资料库”“橡皮出版平台”频道等都不得不放弃,于是我们决定把精力放在已有的栏目上,核心是“橡皮网刊”,“橡皮网刊”无论是新颖的电子书形式和大容量的精品内容都可以称得上开创了先锋文学网刊的先河,这使我想起一句广告词:我们被模仿,但没有人超越我们 :)。差不多每个星期,我们会坐来开会,有时在橡皮吧,有时在公园里,至今我还无比怀念那种愉快的的“会议”。

然而困难很快就来了,就是没钱,这样的先锋文学网站如何运作,我们毫无经验。于是韩东何小竹杨黎发起了“橡皮求生存”的自救行动,许多朋友和网友纷纷慷慨解囊,这使得我们非常感动。网站也进行改版,为了便于更新和维护,由原先的美观型改为简朴型,此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橡皮文学网进行了多次改版,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橡皮网历经了多次“大难”,比如服务器崩溃数据丢失被黑客攻击等等,然而我们一直坚持了下来。

任何事情到了后来总是会有变更:夏天,杨黎转让了橡皮吧移居北京;韩东回南京,后来做了“他们文学网”;何小竹潜心创作;但是橡皮文学网还在,网站的性质变了,但是其文学价值观没有变也永远不会变,围绕着橡皮文学网形成的“橡皮写作群”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日益壮大,形成了“果皮”、“一泡乌”、“胖子”等若干群落,而橡皮的影响更是深远不可估量。
另外,橡皮也在今年(2003)推出了纸质作品集“橡皮文丛”,目前已出6套,包括杨黎诗集《打炮》,何小竹诗集《写到1000首诗后》,吉木狼格作品集《十月利于喝酒》,乌青作品集《武打片》,华秋小说集《鸽子到成都做什么》。

附记:1,本文写于2003年夏天,原计划收入《橡皮年鉴》。
2,橡皮于2003年底推出了《橡皮年鉴》诗歌卷,原计划的小说卷搁浅。
3,橡皮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关闭。

《橡皮文学网诞生记》有2个想法

  1. 昨天刚听你提到这个网站是你做的,今天搜到了这篇文章,十几年前的鲜活的场面我可以感受到。人生就是起起落落的,这个你比我有发言权。但日子远没有结束,以后的故事,我们谁知道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