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脑的故事

我现在用的这台笔记本,二手的,IBMX20,配置为PⅢ600MHz ,128M内存,4M显存。购于05年春天,花了三千多点,我背着它至少去过七八个省,包括内蒙古和西藏。我用它干了一些很多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比如做视频剪辑。我是这样想的,虽然它配置很低,但是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几年前的人,那么面对这样的配置不是很高吗?比如2000年,这样的配置就是顶级的了。06年秋天,硬盘彻底完蛋,数据完全丢失,换了个硬盘,把内存加到192M(板载的64M没法换),装深度精简XP,跑的其实还行,但是它的确垂垂老矣,随着软件世界的发展,它除了写东西和简单浏览网页(花哨点的网页打开会卡死),已经再也干不了更多的事情了,今年夏天,键盘若干按键开始失灵,自行拆开清洁了一下,无效,于是买了个键盘外接。这样又产生了一个问题,由于本来就是12.1寸的小屏幕,外接键盘的阻挡,屏幕和眼睛的距离变远,经常看不清楚,不得不把脖子伸过去看,久而久之颈椎很痛。我经常看着它,会感到伤感,因为我知道它真的太老了,太累了,真的要死了,这是不可能阻止的。我希望它能撑到2008年春天。它大概出生于2000年10月份,在到达我的手里之前,不知道经历了什么样的命运,大概是在某个老外手里度过了5年,被淘汰了,走私到中国,被我买到,现在又度过两年多,如果在2008年寿终正寝,那么它就活了八年。对一台笔记本电脑来说,我想已经很厉害了。而对我来说,三千多块钱用了三年,一年耗费一千多点,差不多一个月一百块钱,也算合理。
我用的第一台电脑,购于2000年底,台式机,海尔品牌机(当时海尔品牌机口碑不错),配置跟这台笔记本差不多,当时算顶级的,花了近9000块,从我的手里后来到六回手里,于今年秋天寿终正寝(质量还真不错,期间从未出现硬件问题)。差不多7年寿命,折算下来差不多也是每月耗费一百块。
看来这可以作为我以后参考一台电脑一生价值的标准。

不知道写什么

博客不知道写点什么,可能是因为写稿写恶心了,最近差不多每天都在给一个类似“第10放映室”的电视节目写文稿,稿费奇低,每篇近三千字仅百元。最近穷困潦倒,口袋里往往只有几十块钱,拖欠的稿费总是迟迟不来,又沮丧又愤怒,深感民工写手的苦闷。昨天去给何小竹修电脑,感到很高兴,看来写稿和修电脑之间我更喜欢后者,其实两者差不多,修电脑是电脑民工,写稿是写稿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