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由的平衡

追求自由仿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而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的出现为我们的言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也越来越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可能是中国人压抑的比较久,也许是中国网民相对发达国家较年轻,中国的网络舆论尤其活跃。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达2.1亿,并有望于今年年初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为网络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庞大的参与者,而中国的网络舆论平台也已十分发达,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中国目前约拥有130万个BBS论坛,数量为全球第一,网民平均每天发布新帖200多万条,再加上即时通讯工具和博客,可以说中国的网络舆论是全世界最繁荣和活跃的。
然而随着网络自由的升级,一种平衡似乎正在受到威胁,年轻的中国网民对于破坏的热衷程度远远大于创造,而且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走极端,这导致了“网络暴力”的频繁出现,我们已经看到过许多“事件”,最近的代表事件就是更大规模的“小学生遭恶搞事件”,然而这次有所不同的是,事件闹大了之后,一些网民开始了反思。之前的事件中,网民的价值取向大多会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这次在“一致”之后变成了“辩论”。于是“自由”产生了“矛盾”,“矛盾”则在寻求着“平衡”。
我们再来看一个相对小的事情,这个事情更为荒谬和奇妙。不久前东莞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宗号称中国首宗网络姓名权官司:网民肖先生在某论坛上注册了一个叫“风往哪儿吹”的网名,后来“风往哪儿吹”和版主因为某事发生了争执,版主把“风往哪儿吹”的给删了。肖先生认为,网站将自己的ID“风往哪儿吹”删除,侵犯了自己的姓名权和言论自由权。于是一纸诉状将网站经营者及其上级公司告上法庭。删ID这种事情,对我们这些老网虫来说可谓司空见惯,但像肖先生这样因此就去状告网站的情况还是头一次听说,该案一审判决结果是肖先生败诉,法院认定网名无法体现现实中自然人肖先生的人格利益,不构成侵犯姓名权。显然,这位肖先生对自由的追求有些夸张,如果网站连一个ID都不能删的话,那网络的自由将彻底失去平衡,而一旦失去了平衡,自由就变成了混乱和暴力。网络自由不应该变成网络自私,我们追求网络自由不能自顾着自己的自由,大家的自由平衡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法院也说了,肖先生你完全可以通过重新注册ID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言论。打官司麻烦还是重新注册ID麻烦?

写在《长江7号》上映前

有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活着的时候,答案可以是这样:我活着就是为了等待去看下一部喜欢的电影。的确,很多时候看电影就是我生活的目标、动力以及一切。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如果我要死,就死在电影院里,一边看着喜欢的电影静静地一边死去。而在中国的电影院里想看到我喜欢的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周星驰的电影就是我最期盼的。
2004年的冬天,我在电影院里看8遍《功夫》,另外看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声音我都无比熟悉,每一次看我都在默默祈祷不要结束不要结束,我害怕电影结束的那种失落和空虚,希望它永远放下去,但它只有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无法阻挡。
我这么说,很多人可能难以理解,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功夫》以及周星驰的其他电影,好看是好看,但仅仅是娱乐片而已,我为什么要说的这么严重呢?太装了吧。其实我并不是想把周星驰电影提升到某种文化高度,甚至我根本不去关注别人对周星驰电影的评论、分析和研究,什么后现代什么解构,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重要。我只是想表达我的感受,对电影这个事物本身的感受。
从小到大,我认为我非常热爱电影,我热爱的不仅仅是某些影片,而是电影这个东西以及和它相关的一切,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喜欢的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电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在我看来,一部伟大的电影,导演必须是热爱电影本身的,而不是仅仅想借助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去表达或表现不管情感还是观念还是别的什么,这样他们就把电影当作了一种工具,就是利用了电影,当我发现我所热爱的电影被利用的时候,我肯定就会生气。周星驰,是我所见到的中国几乎唯一的,真正热爱电影并懂得电影的导演。中国其他那些所谓的著名导演,甭管拿多少奖,他妈的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电影。反而观众比导演懂电影的要多得多,而那些导演一旦票房不佳的时候,却往往喜欢摆出高高在上的丑陋姿态,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说观众看不懂。我真想反问一句,我们为什么要看懂?看懂你们这些垃圾干嘛?你们拍的是电影,不是数学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电影就要让我们爽让我们感到内心的沟通感到幸福美好,思考和研究那是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
周星驰的电影可以说非常简单也可以说非常复杂,你可以说它仅仅是恶搞喜剧,但在我看来可能是最严重的悲剧,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它又呈现了更多的东西,它的元素非常丰富,周星驰知道首先要带给观众什么,然后再加入自己更多的东西。
写到这里,我发现说了半天,还没开始说《长江7号》,其实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应该从《喜剧之王》开始:《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以及这即将到来的第四部《长江7号》,而他之前的影片主要是作为演员的表演作品。我们已经看过的这三部影片还是很容易找出周星驰电影的特点和共性。比如其特有的恶搞方式(包括表演体系和语言模式),小人物的命运,底层社会的面貌,积极向上和正义战胜邪恶的主流价值观。电影形态上倾向于夸张,脸谱化,和浪漫主义。而每一部影片,周星驰都会努力加入新的元素尝试新的突破,在视听感官上也不断使用更先进的技术。
靠,我怎么还没开始说《长江7号》,其实说那么多,完全已经说明我对《长江7号》有多么多么期待。哪怕天塌下来,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去我能看得起的最好的电影院的最好的厅去看。
……(给手指的杂志稿的节选)